1933年,丁玲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漂泊,与她的第二任丈夫冯达搬进了位于公共租界昆山花园路7号的一间房子。这座房子不仅是他们婚姻的新起点,也象征着他们爱情的开始。然而南宁股票配资公司,正是这段婚姻的开始,最终也成了他们感情逐渐冷淡的预兆。
丁玲与冯达的相识始于1931年,那时她正处于情感上的孤独期。冯雪峰曾告诉她,她需要一个爱人,而冯达恰好在此时出现,丁玲自然接受了冯达的追求。这段感情起初并非激情四射,丁玲在《魍魉世界》中如此描绘冯达:“他用一种平稳的生活态度来帮助我。他没有热,也没有光,也不能吸引我,但他不吓唬我,不惊动我……慢慢生活下来,我能容忍有这样一个人。”从她的话语中不难看出,冯达并非她心目中的理想型,但冯达的“安静”和“平凡”却令她产生了深深的依赖。
然而,丁玲并未预料到,这种平稳的生活方式只能持续三年。当他们搬进花园路7号不到五个月后,冯达便带着特务闯入了他们的家,打破了这一切的宁静。
那一天,丁玲早上去正风学院参加文艺小组的会议,而冯达则外出拜访两位通讯员。二人早已察觉到特务开始盯上他们,因此在出发之前,约定好若到中午12点还未回家,另一方就应立刻离开并通知其他同志。丁玲按时回到家中,然而冯达却依然未归。就在她准备按照约定联络同志时,《真话报》的总编辑潘梓年来访,导致她延迟了一个小时。中午一时许,特务闯入了他们的家,将丁玲和潘梓年一同抓捕。
展开剩余71%当丁玲看到特务中有冯达的身影时,心中的震惊转瞬即逝,愤怒和痛苦一涌而上。她大声斥责冯达:“是你把我出卖了!我永远不会原谅你!”冯达试图解释,但丁玲一时愤怒至极,难以冷静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与思考,丁玲最终认为冯达可能有难言之隐,因此选择了原谅他。夫妻俩的关系在此时似乎暂时恢复了原状。
然而,冯达的选择却让这段关系彻底破裂。国民党曾几次要求丁玲为他们写文章、露面,但她坚决拒绝。然而,冯达却接受了国民党的拉拢,甘心为其工作。丁玲对此十分愤怒,认为冯达的软弱让她无法忍受,认为他背叛了她和他们共同的信仰。1936年,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,丁玲终于逃脱了困境,并带着她两岁的女儿离开了冯达。她因冯达的背叛,愤而让女儿跟随她姓丁。当女儿长大后询问父亲是谁时,丁玲冷冷地回答:“你问这个干什么,他死了。”因此,蒋祖慧一直不知自己父亲是谁。
直到1975年,丁玲经历过许多磨难,终于回到山西长治,一家人得以团聚。当晚,丁玲紧紧抱着女儿,向她揭开了关于冯达的所有往事。那时,国内正处于十年运动的特殊时期,蒋祖慧无法打听到父亲冯达的下落。直到运动结束后,蒋祖慧才从朋友处得知冯达在台湾再婚,并有了两个女儿。后来,冯达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去了美国,而冯达则独自生活在台湾。
不久后,蒋祖慧与父亲取得了联系。她曾提议冯达来大陆团聚,然而冯达在回信中写道:“为见我亲爱的女儿,天涯海角我都去,但我绝对不能去大陆任何地方,因为我十分知道我自己是怎样的人,你再读冰之会议文章会明白的。”他信中的“冰之”指的正是丁玲。冯达内心深处愧对丁玲,更愧对党组织,因此不愿意回国。
1986年,丁玲去世,冯达得知噩耗后悲痛不已。在给女儿的信中,他写道:“我确实相信有一天,我可以在冰之墓前献上献花礼拜。”然而,这个愿望终究未能实现。1990年,冯达在台湾去世,临终时,他将这个唯一的遗愿告诉了妻子。一年后,冯达的妻子捧着鲜花,来到了丁玲的墓前,代替冯达完成了这份遗愿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资讯专业网_无息资讯配资平台_联华证券咨询平台观点